-
万科2015年全体董事薪酬、前五名最高薪酬占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在0.3%以下,远低于其他主要房企平均1.3%的水平。万科管理层薪酬低,拿了钱又去买本公司股票,把自己和公司长远发展拴在一起,不用其他股东们烦心其长期行为,这样的好事别的企业求都求不来,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阅读
-
为何在宝万之争中,华润最终选择赤膊上阵?在谈宝万之争的第三弹中,万科独立董事华生是这样评价的,小兄弟不行,大哥只好亲自出马,(华润)准备在董事会上就让预案胎死腹中。无奈天算不如人算,在董事会表决功亏一篑的情况下,使出各种重手,也大失章法。
阅读
-
万科最大错误就是其标杆领头人王石,bbin试玩电子游戏手机app:虽然其过去曾经对万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但近些年来在光环照耀下有些自觉不自觉的飘飘然。特别是在这次股权争夺战中,出言轻率,树了许多不应该树的敌,加重了万科的困境。
阅读
-
在宝能举牌以后,万科董事会一直没有就宝能举牌举行过任何正式会议进行讨论,我认为是不应该的。万科现在进退两难又大限将至,我还真没遇到这么尴尬的局面,心里真恨不得骂人了。
阅读
-
曾受杜润生提携,及学习研究深受杜老影响的经济学家华生提笔撰文,悼念杜润生。文中谈及大量鲜见于媒体的两人交往细节。作为近些年专注于城镇化以及土地问题研究的知名学者,华生谈到了当前土地制度、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中大量热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多年前杜润生都早有研究和见解,其观点至今都极具现实意义。
阅读
-
一个活跃而健康的牛市当然对经济有互补作用,是很积极的。从长期看股市也确实是投资和财富积累的重要场合。但股市一旦过于亢奋成为疯牛,对实体经济并没有积极的作用。这就如同过去低迷的股市对于实体经济没有正面效果一样。
阅读
-
新一轮土改拉开帷幕,华生撰写万字长文赐稿观察者网,抛开意识形态争议直面学界仍在争议的土地私有问题。作者认为:农地正向农户私有的方向演进已成现实,土地私有对城市居民和农民意义均非常有限。那么,这么多名家教授们大声疾呼土地私有究竟是为何而来呢?
阅读
-
华生赐稿观察者网,直面土地私有化,本文为下篇。作者称,他和周其仁等诸学者的真正分歧,集中在城郊农地如何开发入市上。东亚国家转型成功并不在于其推行土地私有化,而是土地收益的公共性上。
阅读
-
周教授“只在百度百科查一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就断定我的文章存在“硬伤”和“笑话”。但这也包含了一个小小的风险,就是这个他不容置疑的“硬伤”和“笑话”,万一被证明是他本人的错误或疏漏,他全部嘲讽和否定的对象,就完全落向了自己。
阅读
-
在中央政府将户籍制度改革框架性意见公布之后,社会各界对这一制度设计的某些部分表示赞赏的同时,也有诸多疑虑。问题的焦点在于,到底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最利于人转?从产权制度改革的角度看,彻底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何以实现?
阅读
-
莫干山会议上,来自全国的青年学者为即将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就是会议的突出成果之一。鉴于北大张维迎教授多次公开声称他是在莫干山会上提出双轨制思路的惟一发明者,我们作为会议的参加者,认为有必要出面,说清楚历史事实。
阅读
-
今天是莫干山会议召开30周年。张维迎说我们当年没有什么创造,只是“勾兑”了放派和调派的观点。他的“不满”也不是没一点道理。我们现炒现卖一综合,就像天上掉馅饼似的出了名。但这确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阅读
-
周其仁认为,既然白菜等其他涨价不归公,那土地涨价当然也不应归公,市场和竞争会改进资源配置、回馈社会,因此涨价归公没有必要,只是让政府垄断师出有名而已。周教授的逻辑能成立吗?
阅读
-
作为“价格双轨制”改革的参与者,我觉得在一定意义上,邓小平才是双轨制的最大战略平衡家,他的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中国走的最大的双轨制。年轻时觉得小平步子迈得不够大,后来才明白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阅读
-
后发劣势并非小凯的什么重要研究成果,甚至也不是他的原创。这么一个简单和不重要乃至不准确的命题,现在却好像成了小凯的主要成果和遗产。国内媒体提小凯必提后发劣势,真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误会。
阅读
-
就农地的非农使用问题,有人说把“不得”改为“可以”,“全局就活了”;还说自己“与反对意见的差别,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可这就是七寸那里要命的“一点点”。
阅读